自己種了一塊“試驗田”
圖為盛玉霞(右)在村民家中走訪
初到農村,我像是一顆剛被栽上的小樹苗,弱不禁風、隨風飄搖;經過幾年的基層歷練、風吹雨打,我已漸漸長成一顆大樹,為大家遮風擋雨,帶來陣陣綠蔭。我的基層成長之路,始于走訪。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吃過午飯,我和村委會一行人去走訪社區群眾。“張叔,屋里就你們老兩口啊?娃兒出去工作了啊?” “李嬸兒,平時身體還好吧?沒事出來曬曬太陽。”從一個大院到另一個大院,中間的路有些長,但我們的步伐卻絲毫沒有慢下來。
來到社區9組,剛下車就被拿著鋤頭鐮刀的村民團團圍住。原來,他們是幫種植大戶打工的村民,因種植戶沒有按原定的價格發工資,大家意見很大,正在鬧罷工。情緒有些激動的村民還罵罵咧咧,現場亂作一團。
我邊讓大家靜一靜,邊仔細觀察里面有沒有熟人。果然有!我趕緊招呼他,“唐叔叔,你也在這里務工?怎么回事?我們坐下來慢慢說。”唐叔叔在9組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從工廠退休后回家務農。如果能先做通唐叔叔的工作,再讓他跟其他務工村民解釋,糾紛就會好解決多了。于是,我趕緊招呼唐叔叔坐下,并讓唐叔叔帶領大家坐下來。社區劉書記仔細聽了唐叔叔反映的問題,當場承諾:工資問題會派村民代表與村干部一起與種植戶協商,給務工村民一個滿意的答復。并重新草擬了用工協議,讓種植戶按星期給務工村民結算工資。隨后,唐叔叔把這一結果向其他務工村民做了解釋,糾紛順利解決。
繼續往前走,來到了羅大爺家。“大爺,給你送一點我種的紫山藥,你嘗嘗好吃不?”“小盛,上次你給我的山藥我嘗了,味道真不錯,明年我想跟你一起種,你看行不行?”“你肯加入是我的榮幸喲!”
這是我第二次給羅大爺送紫山藥。半年前,我拿著從外地引進的紫山藥,在村里挨家挨戶推銷,試圖勸說村民種植,但羅大爺和其他村民一樣,搖頭不愿接受。“我不栽,你這個東西我不了解……”
怎么辦?300斤苗子已經拉回來了,再不下土就壞了。我找到村書記、主任商量。書記說:“村民不了解這個東西,抵觸是可以理解的。我給你出個主意,咱村有一片閑置地,你先自己種了試試,成功之后就不愁沒村民加入了。”
從那以后,我天天上網查資料,跑農委找專家指導,從2016年4月栽下第一株紫山藥苗開始,每天都在地里忙活。旱天,我請來灑水車給山坡上的小苗澆水;雨天,我領著大家疏通排水溝;苗長高了,我帶著大家給苗“掐尖”。11月初,土里終于長出紫紅紫紅的小山藥,又鮮又嫩、甚是喜人。這不,給羅大爺送山藥的時候,他竟主動提出想種山藥。
今年,我擴大了種植面積,與10余戶村民合作種植紫山藥并幫助周圍23名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看著這一片收獲的土地,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基層成長之路。
雙河街道魚苗社區主任助理 盛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