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見到孫元勇時,他正在龍潭村精準扶貧食用菌示范基地查看菇棒長勢。孫元勇介紹,再過一個多月,這些菇棒就會陸續長出鮮美的食用菌香菇了。
今年31歲的孫元勇是浮山辦事處龍潭村人,創業已有7個年頭。2010年,孫元勇從湖北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回到家鄉龍潭村參加工作,2011年起任村支部委員。
2012年,咸寧市科協領導到龍潭村考察,建議村里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為解決技術問題,村委會安排孫元勇到崇陽縣天城鎮食用菌生產基地學習半個月。同年,龍潭村用市科協扶持的7萬元資金購買了18臺機械設備,并利用閑置多年的原雞子山小學校舍,辦起了龍潭食用菌廠,并作為精準扶貧示范基地,當年即安排了6個精準扶貧對象戶在基地季節性就業。“在這做事,方便又開心,還可照顧家務農活。”在食用菌廠務工的19組貧困戶陳慶高興地說,他每日還能有80元的工資收入。
2016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元勇去武漢江夏區土地堂香菇種植基地參觀學習,回家后決定在種植木耳的基礎上,增加種植香菇。當年8月,6萬支香菇菇棒先后經裝袋、滅菌、接種后進入培育期。但因管理不善,技術不成熟,菇棒成活率低,部分香菇品相差,賣不出好價錢。
痛定思痛。去年年底,孫元勇四處奔走,聯系銷路。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好城區的麥盟超市、家聯超市和幾家農貿市場,實現新鮮采摘,基地直供;部分未及時出售的香菇被烘干,供應給周邊各大餐館。
孫元勇介紹,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摸索,他發現氣溫、接種速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食用菌的存活率。“要做好一件事,必須潛下心來,認真對待,才能有好的回報。”孫元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