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市長劉繼標深入扶溝縣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園檢查指導工作
周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明方深入項城檢查指導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
周口市鄲城縣舉辦大學生村干部匯報演講比賽
周口市現有在職大學生村干部1508名,近年來,周口市委組織部圍繞“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的目標,創新大學生村干部工作管理機制,想方設法為其搭建成長平臺,實現用服務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用政策激勵人、用事業成就人。
建章立制抓管理
為促進大學生村干部履行好職責,發揮好作用,周口市委組織部制訂了《周口市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法》,用制度規范大學生村干部的行為,保障他們的權益。
――建立考勤考評述職機制。將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作為對大學生村干部獎勵、提拔任用、辭退和續聘的重要依據。
――建立督查制度。市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公室采取不定期電話查詢、讓大學生村干部用留地固定電話回話、到鄉鎮抽查等辦法,檢查大學生村干部到崗在位情況。縣市區每季度召開一次大學生村干部座談會,聽取工作匯報。鄉鎮由副書記分管大學生村干部工作,每月到縣大學生管理辦公室上報《大學生村干部工作實績月報表》,形成市里宏觀管理、縣里統一管理、鄉鎮具體管理、村黨支部直接管理的四級聯動機制。
――建立保障制度。認真落實大學生村干部的經濟待遇、政治待遇,保證其順利開展工作。定期向各縣區發放《周口市大學生村干部統計表》和《周口市大學生村干部基本情況登記表》,了解大學生村干部的培養使用情況、流動情況、獲得榮譽情況和創業富民情況,從而準確掌握全市大學生村干部的基本動態。
教育培養樹典型
在全市大學生村干部中開展了向魏華偉、彭秀英先進英模人物學習活動,項城市和西華縣分別組織大學生村干部代表到上蔡縣文樓村與魏華偉面對面交流,淮陽縣組織大學生村干部中的預備黨員到彭秀英家舉行入黨宣誓,以此激發大學生村干部立足本職、服務基層的工作熱情。
組織大學生村干部開展“讀好書、凈化心靈、愛我中華”“熱愛家鄉、扎根農村、展新風采”主題演講活動,演講167場次,出讀書心得交流板報1356期。項城市舉辦服務期滿的105名大學生村干部述職演講活動,邀請人事、農業、審計等9個單位的專業人員當評委,為每個演場的同志當場打分。
對成績突出的大學生村干部進行多種形式的表彰、獎勵,評選了“十佳大學生村干部”“優秀大學生村干部”,全市先后有11名大學生村干部被省委組織部、共青團河南省委表彰為“創業之星”, 274名被市縣表彰為優秀大學生村干部,在大學生村干部中樹立了務實重干的導向。
交流互助促提高
采取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村干部搭建學習交流、展示風采的平臺,使大學生村干部相互增進了解,以先進帶后進,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
近兩年來,全市舉辦各類培訓班66期,培訓大學生村干部7774人次。通過崗位培訓、專題培訓、納入村“兩委”骨干培訓,提高大學生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工作本領。
建立“三對一”幫扶機制,即一名鄉鎮科級干部、包村干部、村支部書記共同與一名大學生村干部結對子,傳授工作經驗,促進思想進步。近年來,先后有3名大學生村干部進了鄉鎮領導班子,9人擔任村支部書記,29人擔任支副書記,591人進入村“兩委”班子,659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78人創辦了個人企業。
利用組工網,開辦“大學生村官專欄”,在電臺、電視臺開辟“大學生村干部論壇”“大學生村干部談感想”等欄目,讓大學生村干部學習交流、展示風采。
關懷幫助找出路
市委組織部高度關注大學生村干部的思想動態,對他們的來訪來電以及短信都給予及時解答,并指派專人督辦,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河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暫行代償辦法》下發后,市委組織部積極與市財政、教育部門協調,保證每個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村干部按時辦理了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河南省《關于調整大學生村干部工作、生活補貼的通知》下發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明方批示“立刻辦理”,市大學生村干部辦公室到各縣市區檢查發放情況,確保補貼及時足額發放。
部分專科學歷的大學生村干部反映,因學歷達不到社會門檻要求,參加各種招錄考試取得資格難,想提升學歷,參加自學高考過不了入門考試關問題。市委組織部與市委黨校、河南農業大學協商,在市委黨校設立自學考試教學點,按照國家教育政策,三年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干部可享受免試入學。通過兩年半學習,考試合格,由河南農業大學頒發本科學歷證書。目前,全市共有88名大學生村干部被錄取。
在考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上加大對大學生村干部的政策支持力度,明確要求事業單位在招錄人員中必須拿出一定比例招錄大學生村干部。在該市幾次事業單位招錄中,大學生村干部加分幅度大,考錄率高,一批任期滿2年的大學生村干部走上了新的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47名大學生村干部自主流動,其中考錄為公務員165名,考錄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38名,考取研究生17名。
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周口市要求各級金融部門給予資金支持,縣鄉政府給予扶持。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機構幫助貸款1789萬元,各方資助資金29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