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她是象牙塔里的佼佼者,學習包裝與設計,本科畢業時獲得“優秀畢業設計”,作品至今仍陳列在校史館內。
如今的她,每天在果園里忙嫁接,涼鞋上沾滿了泥,尤為顯眼的是,她有一雙疤痕累累的手。這一切,看起來都與她所鐘愛的藝術設計漸行漸遠??梢姷接浾邥r,她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以大地作畫布,用鋤頭作畫筆,在廣袤的土地上描繪出美麗的畫卷。
她的名字叫蔣朓輝,畢業于湖南工業大學,今年30歲,是湖南省株洲縣洲坪鄉烏石垅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現任村黨支部副書記。
披荊斬棘,她就像一頭牛!
2009年,蔣朓輝來到烏石垅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按最初的安排,她主要從事遠程教育、會議布置等文職類的工作,但在舒適的辦公室里閑不住的她一“上任”就拉著村里的朱利英阿姨帶她四處轉、到處看。當時的烏石垅村到處是荒地,根本沒啥看頭,朱阿姨只當她圖個新鮮、看看熱鬧。
誰也不曾想到,一心想干事的蔣朓輝卻從中看出了“門道”:村里的地荒著太可惜了,能否種植作物讓荒地發揮效益?
在眾人質疑的眼神里,蔣朓輝開始揮舞鐮刀、鋤頭動真格了?!暗乩锏那G棘、茅草比人還高,她就像頭牛一樣,每天起早貪黑鉆進雜草叢,不住地砍。要是我自己的女兒,我一定舍不得!”朱利英阿姨回憶起蔣朓輝披荊斬棘的場景。
蔣朓輝開墾了村里10畝荒地。她用行動告訴村民:我到村里,是來干事的!
野花遇上寒流,依然要倔強盛開!
為了摸清烏石垅村的土質究竟適合種什么,蔣朓輝多次上門請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專家袁德義教授。被她的誠意所感動,袁教授親自到村上進行土壤測試,告訴她這片荒地適宜種植棗樹。
為了能讓南方的棗也能取北方棗之所長,2010年,蔣朓輝只身前往山西“取經”,來到被稱為“水果之鄉”的臨猗縣廟上鄉,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學習棗苗種植、管理、嫁接技術。
棗雖甜,種棗的歷程卻萬般艱辛。在土壤培肥過程中,本以為在農村最容易找到的農家肥卻成了“攔路虎”,心急如焚的蔣朓輝幾經周折才從其他鄉鎮的養豬場找到了所需肥料。
2010年5月底,一場下了五六天的大雨更是幾乎澆滅掉蔣朓輝的信心。遭遇暴雨肆虐的棗樹苗滋生出了大量害蟲,眼看辛辛苦苦培育的棗樹受害慘重,束手無策的她忍不住在棗園里淚如雨下。好在她拍下照片,請教專家,及時搶救了棗樹苗。
在困難面前,蔣朓輝也不是沒有動搖過,但無一例外地都挺過來了。采訪中,蔣朓輝坦然告訴記者,她手上扎眼的疤痕是初中時一次重大鞭炮爆炸事故留下的,那場意外,多人喪生,她雖撿回了一條命,幼小的身體和心靈卻承受了雙重的痛苦。休學3年后,她才鼓起勇氣返回校園,開始新的生活。
那場意外,讓蔣朓輝擁有了比同齡人更堅韌的性格,她常說,“野花遇上寒流,依然要倔強地盛開”。
選擇了,就沒有退路,要做一個新型職業農民!
村民們都說,像小蔣這么能吃苦的大學生,他們是第一次見到。而小蔣扎根農村,安心務農的舉動也著實讓村民嘆服不已。
之所以一開始選擇當大學生村官,蔣朓輝說,是因為她喜歡創業,而農村可以有廣闊的空間。2012年8月,付出千辛萬苦的事業剛剛起步,一簽三年的村官合約已經到期。是走?是留?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糾結于心,蔣朓輝久久不能釋懷。
村官續簽后的這一年,蔣朓輝更堅定了要做一位新型職業農民的決心。在她看來,新型職業農民要能吃苦、懂技術、善管理。
在她的帶動下,村里成立了“優質脆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有86戶跟著她一起參與到棗業發展中來,預計豐產以后可為農戶每畝增收5000元。
為實現對60畝園子的科學化管理,蔣朓輝把棗園劃分為草地棗園區、高產栽培區、科研實驗區和鮮棗育苗區,同時在土地中套種西瓜、香瓜等水果品種,以土地集約化經營發展模式理念,建立起了一個小型立體生態農業科技園,她還為產品注冊了“知青果園”的商標。
“偶然翻到同學正在畫油畫的照片,那樣隨意和自然,多么熟悉的場景啊,希望2013年我能夠重新拾起畫筆,用樸素的色彩描繪出新農村的美!”這是蔣朓輝QQ空間里的一句話。令蔣朓輝感到欣慰的是,她的愛人也毅然放棄了在長沙市收入不菲的園林設計工作,和她一道在黃土地上詮釋他們的藝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