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積極轉變角色,轉換工作思路,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村民,近距離和群眾接觸,和群眾打成一片,了解和幫助村民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12月6日上午,記者見到正在通許縣馮莊鄉姚堂村群眾家中了解社情民意的大學生“村官”呂迎賓時,他深有感觸地說。今年以來,通許縣委組織部從加強教育管理入手,引導教育大學生“村官”找準定位、轉換角色,積極實現”三個轉變“,開創大學生“村官”工作新局面。
“村官”向“村民”轉變。該縣縣委組織部通過召開大學生“村官”例會、培訓會、交流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引導大學生“村官”實現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習到工作、從“村官”到村民的轉變,要求大學生“村官”首先把自己看做一名普通村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融入群眾,盡快進入工作角色。呂迎賓堅持每天走訪10戶村民,記民情日記,進農家院、吃農家飯、訪農家苦,了解村情民意,積極為村民排憂解難,獲得了村民的好評。截至目前,該縣180多名大學生“村官”走訪各類農戶9000多戶,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0多件。
“配角”向“主角”轉變。該縣縣委組織部注重加強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建立鄉村干部幫扶制度,要求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確定1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干部與大學生“村官”結成幫扶對子,授知識、傳經驗,幫助其盡快成長成才。該縣縣委組織部定期到農村一線了解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情況,鼓勵大學生“村官”克服畏難情緒,樹立敢闖敢試、敢想敢干意識,在配合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干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對于認準的事情,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敢于“唱主角”、“挑重擔”,推動村級經濟社會發展。大崗李鄉大學生“村官”游紅磊利用自己所學畜牧專業優勢,創辦了通許縣日鑫肉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共發展肉雞養殖戶70多戶,其中,萬只以上規模肉雞養殖大棚20多座,5000只以上規模大棚50多座,年出欄總量達100多萬羽,成雞銷往周口、鄭州、駐馬店、平頂山等地,僅此一項,每年為養殖戶增加收入近300萬元。
“務虛”向“務實”轉變。該縣縣委組織部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注重做一些收集資料、接接電話、打打文字等“務虛”性的工作,并沒有真正撲下身子,發揮特長。針對這種情況,該縣縣委組織部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調整工作重心,積極參與鄉、村級重大活動,為群眾扎扎實實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朱砂鎮大學生“村官”李鴿在全省第一個新型社區黨建綜合服務體朱砂鎮徐匯花園黨建綜合服務體建設工作中,從開工建設到服務體內部站室設計,再到具體利用站室服務群眾工作,她全程參與。由于對工作業務熟悉,由她負責外界參觀黨建綜合服務體的講解工作,一年多來,她接待省內外參觀團體130多個,高質量的講解和溫馨周到的服務受到各級領導和社區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