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培訓,不再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政策講解為主,而是注重選用在崗或往屆優秀大學生村官作培訓老師,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當教材以身示范,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聘大學生村官的“實戰型”培訓,受到學員的贊許。
記者從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了解到,該市今年新選聘的65名大學生村官將全部派往國家級貧困縣武川縣和自治區級貧困縣清水河縣,旨在通過向基層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帶領農民群眾更新觀念,加快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記者注意到,在為期3天的培訓日程安排中,7位授課老師,往屆大學生村官就占了3位。
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呂文平告訴記者,今年的大學生村官培訓在老師選擇上更加注重向基層傾斜,特別增加了大學生村官經驗講授部分,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方式,促進新任大學生村官盡快適應基層,完成角色轉換。
來自土左旗財政局的郭利是2010屆大學生村官,曾被選派在土左旗兵州亥區域服務中心兵州亥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作為本次培訓的主講教師之一,她對這種老村官培訓新村官的方式非常贊同,認為這種言傳身教的培訓方式對于幫助新村官們快速擺脫迷茫、盡快融入村官工作很有意義。
現任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格日勒是2012屆大學生村官,接受采訪時她認為,當年選派前的培訓,雖然也有大學生村官的經歷介紹,但都是通過電視畫面了解,感覺與自己很遙遠,現在采取這種“大學生村官講堂”形式進行面對面的培訓,真實、適用、貼切。
培訓現場,即將走上崗位的大學生村官們激情滿懷,大家紛紛表示,經過這種“接地氣”的培訓,有效地加快了他們盡快進入角色、融入工作的步伐。
培訓老師、土左旗白廟子鄉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均認為,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學畢業生在基層工作經驗上的欠缺,幫助大學生迅速實現從學生到農村干部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