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學生村官創業園,鄂托克旗木凱淖爾鎮的農牧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你們政府干部是真好,幫助我蓋房子,買雞蛋,真是像親人一樣的照顧著我,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真正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木凱淖爾鎮達楞圖如村民孟志懷說。
素有“紅色柳林”之稱的木凱淖爾鎮是鄂托克旗最早的革命老區,全鎮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牧場面積330多萬畝,水澆地面積6.2萬畝。近些年,由于實施“三區”規劃,18個村、社區中,13個被劃為禁止開發區,5個劃為限制開發區,全鎮現代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產業扶持方面長期處于一個較低水平,農牧民只能靠單一的種養殖來維持生活。
2013年以來,木凱淖爾鎮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差距和自身優勢,明確發展重點,找準工作突破口,以“建設生態示范區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主產區”為目標,鼓勵和扶持了一大批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戶,引導并成立了以“學習推廣農業技術、采集銷售農副產品”為主要任務的“木凱淖爾大學生村官創業園”。
“這是屬于我們村官自己的一塊試驗田,技術都是旗農技推廣站的技術人員帶來的,能與他們一起親自動手學、推廣新技術,我感覺特別充實,既能給農牧民傳授先進種植技術幫他們提高玉米單產,還能給他們提供最新的市場需求信息,同時也鍛煉了我們,讓我們與農牧民的接觸和溝通更加融洽和諧!”皮膚黝黑的大學生村官張邵宇一邊擰接滴灌帶一邊憨厚地說。
農技推廣實踐基地是創業園今年實施的一項計劃,在旗農技推廣站站長黃斌的指導和幫助下,采用膜下滴管技術,選用“真金8號”、“真金216號”、“四單19”和“中單2996”四個玉米品種,現已完成種植面積45畝。項目實施以來,從深耕平整到選種播種、從壓管覆膜到補苗施肥,所有種植流程都由農機人員、大學生村官和當地種植戶共同協作參與完成。
望著即將豐收的玉米地,旗農技推廣站站長黃斌說:“今年是試驗田種植的頭一年,如果順利,預計畝均增產200斤左右,將比正常農牧戶多增收2000多元,明年我們打算繼續在種植面積和技術推廣上擴大范圍,爭取讓更多的農牧戶都能盡早富起來”。
木凱淖兒農畜產品直銷店是創業園實施的另外一項計劃,作為集中展示供銷農副產品的實體店,直銷店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現代信息手段把農戶和市場聯系起來,改變供需信息不對稱,農戶和市場信息不通暢的局面,使產品銷售更加順暢,買難賣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大,一些綠色的、有機的農畜產品漸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前人們想吃點土特產,還得到處打聽、親自上門,現在只需一個電話,我們就能把保鮮保質的綠色食品親自送到家,每次回烏蘭鎮我都得捎滿一車”。大學生村官馬元,一邊整理貨架一邊說道。
直銷店面積雖然不大,只有40平方米,但是集中展示的產品卻不少,共有涉及肉、蛋、谷物、奶制品等五大類17個品種的農畜產品。按照“村官下鄉存儲—農畜產品直銷店—建立大學生村官、農牧戶誠信檔案—收集農牧戶代售農畜產品”的營銷模式,23名大學生村官不定期深入村民家中及時收集,將“零散式”銷售變為“集中式”銷售。與此同時,直銷店和全鎮32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采取“統一采購、集中銷售”的模式,逐步改變木凱淖鎮農特產品零散銷售的歷史。截至目前,23名大學生村官走村入戶,幫助30多戶農牧民銷售土雞蛋2000顆、土雞268只、野豬肉230斤、螺旋藻雞蛋700顆、珍珠雞蛋200顆、山羊肉500斤,銷售金額累計已達8萬元。
談到銷售業績時,大學生村官馬元笑著說,“現在我們還處在不斷摸索階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下一步,我們準備和農牧戶簽訂收售農畜產品協議,比如土雞蛋和土豬肉等,讓農牧戶在有保障的前提下去搞養殖,另外要做好與外面市場的溝通聯系,集中精力把產品銷售和品牌宣傳做好,并且我們的主打市場是為城鎮上班族提供放心的農畜產品。”
“創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的初衷就是為了引導大學生村官在服務群眾時做到‘三會三善三得到’。即會交流,善講群眾語言;會技術,善干群眾所干;會方法,善做群眾工作,最終讓村官得到鍛煉、技術得到推廣、農牧民得到實惠。”木凱淖爾鎮黨委副書記陳寶。
近年來,旗委、政府始終把強化實踐鍛煉作為大學生村官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每年組織各類業務培訓的基礎上,有計劃的組織大學生村官參與信訪接待、矛盾調解、志愿服務、政策宣講等活動,幫助及早熟悉并適應基層工作,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官自主發展,鼓勵大學生村官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結合任職嘎查村(社區)實際,通過創辦農牧副產品小型加工企業、發展高效農牧業種植園區、創辦專業合作社就近就地自主創業,擴大就業渠道,實現多元化發展。截至目前,全旗已累計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創業培訓7場,培訓大學生村官220余人次,開展技術輔導和政策咨詢230余次,推廣先進技術112項,帶動了周邊300余戶農牧民增收致富,年創造經濟效益超過30萬元,一支扎根基層、甘于奉獻,善做群眾工作的大學生村官隊伍,正在鄂托克草原上綻放他們的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