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實在在給基層減負
本報記者 孟祥夫
【鏡頭】
“以往這個時候,扶貧檢查特別多,而去年底只有一次區委統一組織的大檢查。”這些天,福建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鎮長陳元一直奔走在村美、山塘等村的激勵性扶貧生產項目上,他坦言,檢查考核項目的大幅縮減,讓他有更多精力抓工作了。
龍巖其他扶貧干部也有同樣的感受。與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市級發文數、會議數、會議費同比均明顯下降。這一切源于福建歸并整合多頭檢查,以節約人力物力財力,減輕基層負擔。
通過梳理整合,2018年福建原計劃開展的省級20項扶貧領域監督檢查壓縮為4項,市級原計劃開展的219項壓縮為29項,縣級的623項壓縮為309項。“精簡是為了讓干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履職擔當、干事創業。”福建省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手記】
湖北開展文山會海、照抄照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取消省對市州設立的責任制、開展的考核項目78項;甘肅統籌規范全省督查檢查考核,提出對市州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一般要減少30%以上,對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一般要減少50%以上……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紛紛減少督查檢查考核,減輕基層負擔,給基層干部“松綁”。
“現在比以前輕松了不少,不用三天兩頭去市里開會,拿文件的次數也沒那么頻繁了,能用更多的時間干實事、抓發展,2018年的考核我們鎮還史無前例地拿到了4個先進。”湖北松滋市老城鎮黨委副書記王俊磊最近很興奮。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基層干部從無效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前幾年記者在西部某市采訪時就有扶貧干部反映:每天事務太多,忙得團團轉,“光要填寫的各種表格和材料就厚厚一摞。”除了表格多、材料多,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檢查多、督導多、會議多、評比多等現象。事實上,無論是痕跡管理,還是開展各類檢查、督導,初衷都是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然而,過度強調痕跡管理,上級檢查過多過濫,就失去了本義。
眼下,不少地方和單位采取措施,通過精簡整合督導等舉措,實實在在地為基層、干部減負。黨建專家表示,地方需進一步改進、優化考核,減少對痕跡管理的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