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打卡吐峪溝村。(吐峪溝村村委會供圖)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南麓,鄯善縣吐峪溝鄉吐峪溝村靜靜坐落,歷經1700多年歲月洗禮。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這里留存著新疆最為完整的生土建筑群,享有“新疆生土建筑博物館”的美譽。近年來,吐峪溝村在保護民族文化根脈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探索文旅體融合新路徑,蹚出了一條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的鄉村振興康莊大道。
吐峪溝村的生土建筑群是新疆傳統民居的“活化石”。村民們依勢而居,就地取材,用黃土夯筑房屋,形成了“戶戶相連、家家相通”的獨特村落風貌。村內現有20余處文物古跡和94座洞窟遺址,吐峪溝石窟群和佛寺遺址更是榮獲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然而,歷經千年風雨,部分建筑墻體開裂、結構老化,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鄯善縣委、縣政府秉持“修舊如舊”原則,精心編制《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創新推行“一屋一設計”保護模式。村民努爾買買提·艾合買提的老屋改造后,既保留了建筑赭黃色土墻和雕花門柱的原有風貌,提升了居住的安全性,還增設現代化燈光和展示空間,成為“網紅民宿”。截至目前,全村累計修繕古民居78個院落,政府投入資金超4000萬元,為文旅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憑借獨特的古村風貌,2022年,吐峪溝村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被列入新疆“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文旅發展駛入“快車道”。村黨支部書記艾則孜江·阿布力克木介紹,吐峪溝村借此明確了“鄉村旅游+產業帶動”的發展路徑,不斷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2024年旅游旺季,單日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現在,吐峪溝村全面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通景區觀光車,安排本村56名村民擔任司機、安全員、售票員、保潔員等,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
不止于此,吐峪溝村積極融入文旅體融合理念,聯合景區舉辦篝火晚會、“一眼千年”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開展叼羊、賽馬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賽事活動和體驗項目,傳播了民族文化,讓古老民俗文化在新時代重煥活力,年累計接待游客超33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800余萬元,實現了文化、旅游與體育的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通訊員 單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