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凱里訊 (通訊員 李丹陽)從在田里種植農作物,到電商直播間推薦農產品,再到民宿餐廳試吃新菜……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一群鄉村“CEO”活躍在苗鄉侗寨的田間地頭,為振興發展揮灑汗水。
近年來,黔東南州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推動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需要聘請懂技術、會營銷、善管理的人才擔任職業經理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
拓展外部人才“活水源”,探索建立選聘機制,注重篩選出集體經濟意識、市場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強,有發展潛力,同時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職業經理人。深挖本土人才“蓄水池”,注重從在任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返鄉創業大學生、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等優秀群體中選聘農村職業經理人。目前,全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選聘職業經理人試點村29個,共選聘農村職業經理人27名。
針對農村職業經理人不同的專業背景、能力短板和各村發展需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以經濟開發區(園區)、職業院校等為教育平臺,采取“專題輔導+案例分析+現場觀摩+實地研判+制定方案+階段小結+資源配置”的方式開展培訓,探索與特色產業相匹配、與人才需求相一致的跟蹤培養路徑。目前,已對全市農村職業經理人開展專題輔導6次。
如何讓農村職業經理人發揮作用,幫助鄉村實現“造血式發展”?黔東南州聚焦鄉村特色產業,打造專業化的產業發展平臺,并充分賦權。引導農村職業經理人,深度挖掘本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帶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推動“碎片化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型。營造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的發展環境、制度環境,為農村職業經理人提供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的支持。
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業績突出、成效顯著的農村職業經理人,根據當年經營純收益不同比例獎勵。以業績為導向,制定涵蓋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助農增收等內容的考核指標體系,定期對農村職業經理人進行考核評估,考核結果作為薪酬調整、續聘解聘的重要依據,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競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