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林永鍇從海南省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來到三亞市天涯區臺樓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臺樓村位于天涯區北部的偏遠山區之中,是一個以黎族為主要人口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過去,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自家種植檳榔、香蕉等農作物。如今,在林永鍇和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火龍果種植產業在臺樓村蓬勃興起,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立夏已過,來到臺樓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在整齊排列的支架上,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火龍果點綴其間,煥發著勃勃生機。
林永鍇說,火龍果基地是天涯區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思路,通過合作、獎勵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產業利益聯結機制而建立的。基地采用“政府+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引進龍頭企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火龍果生產基地工作,既離家近又能照顧家庭,收入還穩定,我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了!”臺樓村黎族村民陳大姐喜笑顏開,她每個月能在這里掙到3000元。在家門口就業,讓和陳大姐一樣的當地村民們感到無比滿足。
如今,在林永鍇和村“兩委”干部的努力下,火龍果已成為臺樓村發展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這項產業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地租、工薪、分紅和創業支持等多重收益,還累計解決了40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截至目前,該村已建成六羅燕窩果基地、臺樓火龍果基地等多個種植基地,總面積超過1000畝。
“火龍果種植項目的成功,增加了臺樓村集體經濟的收入,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更是達到了約135萬元。火龍果特色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能夠就近務工、增加收入,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林永鍇說。
通過在村走訪,林永鍇發現很多村民有銷售農產品的難題。村民農戶沒有平臺、不懂營銷,辛苦了一年的收獲賣不出去怎么辦?林永鍇和村“兩委”干部發起搭建“消費助農集市”,建設85個公益性攤位,免費供農戶銷售自家種養農產品。
香蕉、百香果、番石榴、雞蛋、青菜……在集市上走一圈,能看到不少當地的“土特產”,每次開集,都能看到農戶熱情吆喝,來來往往的居民,也在心儀的攤位前駐足選購。
農戶怎么獲得“入場券”?村里每周一通知各村民小組收集并上報參加周末消費助農集市農戶名單,優先考慮為脫貧戶、監測戶等安排攤位,最終根據報名情況統一調配安排攤位,通過集市有效減少中間流通環節,讓農戶利益最大化。同時,也為居民提供新鮮優質、價格合理的農產品,實現農戶、消費者“雙贏”。
“參加了幾次集市,我現在更了解哪種蔬菜受歡迎,什么季節要賣哪種水果。”攤主周大姐說,知道暢銷產品后,讓她對以后種植果蔬、養“山貨”更有把握了。
多重舉措下,“小集市”也迸發出了鄉村振興“大能量”。2023年以來,總受益農戶約6700人次,設置攤位中脫貧戶、監測戶比例超70%。
通訊員 莫少文 孫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