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看看咱們下管鎮的手工年糕片,咬一口嘎嘣脆,全是記憶里的老味道!”在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一處直播間,鏡頭前,黨員網絡主播袁津芬手持剛出鍋的金黃年糕片熱情推介。鏡頭外,打包臺前忙碌異常,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讓曾經堆在農戶屋里的滯銷貨,成了月銷10萬單、銷售額破100萬元的“網紅爆款”。
這場逆襲始于袁津芬的一次走訪。發現村里許多農產品因渠道單一嚴重滯銷,老農戶路邊叫賣每日僅售幾斤,這位黨員主播坐不住了,她帶頭策劃開啟“短視頻引流+直播帶貨”模式,幫助村民售賣農產品。下管鎮黨委整合各方資源,盤活閑置舊倉庫,打造“e游管溪”直播共富工坊,建立“黨支部+企業+農戶+主播”聯動機制,統籌協調企業生產、農戶供貨、主播帶貨,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鏈條。今年以來,村集體增收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加工企業日產量從500斤躍升至3000斤,帶動20余人就業,更催生了“山山慢”等農文旅項目,年吸引游客5萬余人次。
小小年糕片,撬動共富鏈,離不開網絡主播的積極作為。為進一步增強黨在網絡主播群體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推動黨員在網絡空間發揮作用,紹興以打造興村共富鏈為契機,強化黨建賦能,引導網絡主播入鏈強鏈,成為服務社會、助力共富的新興力量,有力助推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共富示范市建設。
工作在“云”上,如何摸清底數、掌握動向、有效納管?紹興聚焦茶葉、黃酒、香榧等“3+7+X”全產業鏈打造興村共富鏈,將組織引領貫穿始終,率先成立功能型聯合黨委,吸納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引導網絡主播入鏈融鏈,基本形成“行業有黨委、企業有支部、主播有黨員、服務有陣地”的全方位、多層次黨建生態系統。
依托珍珠產業興村共富鏈,諸暨山下湖鎮成立首個直播電商黨支部,黨支部牽頭搭建直播鏈黨建聯建機制,全面推行黨員聯系商戶制度,聘請頭部主播、黨員誠信經營戶兼任“產業觀察哨”,在電商集聚區開展例會制議事、清單式服務、項目化管理,提供全鏈配套、行業咨詢等10余項志愿管理,充分發揮網絡主播群體強鏈壯鏈作用。
為進一步加強統籌管理,紹興優化互聯網行業黨委運行機制,對全市45個重點互聯網企業黨組織,實行黨建政治聯系指導制度,建立領導聯系點、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的比例達100%。同時,細化全產業鏈行業規范,幫助電商主播規范生產銷售流程,提升產品整體競爭力。針對網絡主播素質參差不齊、職業培訓體系不完善、社會認同度不高等突出問題,健全直播技能培訓,舉辦全市網絡主播能力素質提升專題培訓班,發布規范直播行為倡議書,制定直播電商黨員亮牌管理制度,引導黨員主播示范帶頭,優化行業生態。36名黨員網絡主播積極參演網絡言行規范宣傳視頻,現身說法守牢網絡言行“紅線”。
引流、配貨、融資、勞動權益保護……聚焦網絡主播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紹興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重要渠道的主播訴求收集反饋機制,聯合人社、婦聯、司法等部門力量,開展“黨建引領·暖心聚新”專項行動,針對特色產業帶網絡主播,常態化開展幫扶活動,累計幫助主播群體爭取信貸額度支持達20億元。選樹30名以農文旅融合促進共同富裕、營造良好網絡風氣的先進典型,提升網絡主播群體的社會歸屬感和職業榮譽感。
有了黨組織,“紅色直播間”“黨員主播室”等不斷涌現,黨員打頭陣、作表率,用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直播流量源源不斷轉化為共富“增量”。“我為家鄉帶個貨”系列活動累計吸引57名網絡主播志愿者參與。依托電商行業黨組織,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設加速推進,通過特色產業帶主播群體和村(社區)聯動,擴大就業吸納,提高農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42個,吸納就業人數5000余人,開展培訓超1000場,培訓超20000人次,帶動網絡零售額7.6億元。
編輯點評
在浙江紹興,黨建紅激蕩“云端”,共富圖景躍然屏端,這樣的探索讓人眼前一亮。
管行業就要管黨建。紹興通過構建統籌協調機制,摸清黨建基礎信息,織密“云端”組織網,推動網信部門、平臺企業等種好黨建“責任田”,夯實了發展根基。
面對網絡主播群體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紹興注重引領服務,舉辦培訓班,開展直播技能培訓,規范主播網絡行為,做實關心關愛,不斷提升網絡主播群體的社會歸屬感和職業榮譽感,助力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紹興還注重發揮黨員主播帶頭作用,搭建“紅色直播間”等平臺,引導網絡主播成為服務社會、助力共富的“紅色力量”。直播間里跳動的數據,變成了組織力轉化為發展力的鮮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