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吳和
師: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張運清
徒弟談收獲
鞋上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3年11月,我來到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報到當天,我穿著嶄新的皮鞋踏進村部,師傅張運清書記瞥了一眼我的鞋,笑著說:“這鞋太干凈、正式了,得沾點泥才行。”這句話像一粒種子,埋進了我的在村時光。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深刻體會到鄉村工作的多面性與復雜性。既要俯身傾聽群眾的急難愁盼,用腳步丈量民情溫度,也要抬頭謀劃發展路徑,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去年盛夏的一天中午,我的手機突然震動:“小吳,張大爺家的牛病死了!”我放下手中的活急著就要出門,卻被張書記按住:“先聯系鎮畜牧獸醫站,再聯系村小組長一同前往現場。”當我們頂著烈日著急趕到時,張大爺正用塑料布蓋住牛尸體,三歲的小孫女站在一旁呆呆地看著。那天,我們協調相關人員無害化處理病牛尸體。張書記半身濕透汗水對我說:“群眾需要時,黨員干部就得是這道筑牢防疫安全的防護墻。”
類似場景在我幫扶的8戶脫貧對象家中也上演著。張書記教我“看住房、觀衛生、算細賬”的工作法:看王大爺家住房條件是否改善,觀張大爺家的衛生是否整潔,算老周家務工收入的季節性波動。當我們為因病返貧的張大哥申請到低保金時,他攥著書記的手說:“這恩情比山還重啊!”今年開春,我們幫扶的脫貧戶收入同比漲了52.27%。但最讓我驕傲的不是數字,而是吳大叔要“偷偷”塞給我甘蔗:“帶給你爸媽嘗嘗,咱自家種的沒農藥。”
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張書記用行動教會我如何做好幫扶工作。而在鄉村產業發展的賽道上,他一句“鄉村振興不能光靠情懷,得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又為我指明方向。
這句話,讓我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忙成了陀螺。我提議給粽子做文創包裝,張書記卻帶我去張大娘家廚房:“嘗嘗這灰水粽,她祖上從光緒年間就開始包了。”果然,帶著清香的古法粽子在節前被搶購一空。當我們將一箱箱粽子打包發貨時,張書記挽著袖子和村民一起裝箱打包,陽光下他的頭發沾著汗水:“鄉村振興就得這樣實打實。”
去年中秋節前夜,我們守在村部包裝月餅。會計燕姐打趣道:“書記您這‘監工’太嚴,月餅都要稱重?”張書記正色道:“品牌信譽就在這一兩一錢里。”為了節約物流開支,我主動請纓,用自己的車裝載月餅,清晨就踏上了前往縣城的送貨路。那天氣溫高,太陽炙烤著柏油路面,車內空調因裝載過多貨物運轉不暢。當車子終于停在客戶單位樓下,我顧不上擦去額頭的汗珠,便開始一箱箱搬運貨物。年底結算,村集體增收24.3萬元。慶功時,監督委員會主任張哥說:“小吳,明年帶我們沖50萬元!”張書記把最大的一塊紅燒肉夾進我碗里:“年輕人敢想,我們才敢跟。”
在村一年多,我在泥土芬芳中讀懂了基層的分量。初來時,面對群眾的疑慮、工作的繁雜,也曾手足無措。但在一次次走訪中,張書記教我學會用方言與村民拉家常,傾聽他們對住房、就業的期盼;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時,他帶領我和大家一起挖掘特色農產品,跑市場找銷路。調解鄰里糾紛、推廣惠民政策……這些細碎日常,讓我褪去青澀。如今,看到村民增收時的笑臉,聽到那句親切的“小吳來了”,真切感受到,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村工作不僅是工作歷練,更是一場扎根土地、滋養心靈的成長之旅。(吳和)
師傅有話說
與后浪同行,老舟也能乘風破浪
小吳剛來時,襯衫配皮鞋,活脫脫一個“城里娃娃”。我心想:能呆滿3個月算他本事。沒想到他真把根扎下了。
這小伙子有股韌勁。去年推進積分超市,他連續一個多月蹲守稅務局,那段時間,總能看見小吳揣著一堆文件在稅務局走廊打轉。有天暴雨,他褲腳還滴著水,卻舉著被雨水打濕的合同、報表跟科長較真:“您看這合同,集體經濟公司的銜接資金是需要返還給村委會的……”憑著這股韌勁,硬是把集體經濟公司呆賬理順、辦理好變更股權手續,規范集體經濟公司財務管理。
端午和中秋前銷售粽子、月餅,為了節約物流開支,他主動請纓,開著滿載禮盒的車,在清晨就踏上了前往縣城的送貨路。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做事時的那份細致。從前期與客戶的反復溝通,到擬定銷售合同的每一個條款,他都字斟句酌,確保權責明晰;在月餅銷售季,面對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他總能耐心解答,及時調整訂單。售后環節更是一絲不茍,主動跟進發票開具流程,確認每一筆轉賬都準確無誤。哪怕是客戶的一個小小疑問,他也會第一時間響應,反復核對信息,直到問題徹底解決。
要說師徒互學,他教我手機繳黨費,我教他看云識天氣;他給日常村務工作建立電子檔案,我給積分超市添置了公平秤。去年臺風“摩羯”登陸時,他冒雨轉移群眾的身影讓我想起30年前自己搶險的模樣。最讓我感動的是,災后重建清理路障時他問我:“村民將來會不會記得我們?”我指指鮮紅的黨旗說:“做好當下的事,時間自會回答。”有時在村部加班,他泡的咖啡和我泡的濃茶擺在一起,就像新舊兩代干部的接力。
既看得見遠方的星辰,也接得住田間的露珠。鄉村振興的路還長,有幸與這樣的后浪同行,我們這些老舟也能乘風破浪。(張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