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出臺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37條具體措施,厘清責任主體,明確“抓什么”“怎么抓”,便于基層操作落實
編制《村(社區)工作事務指導目錄》,將社區承擔工作事務壓減39%,取消了村(社區)原有的7項工作事務,同步建立準入制度
“過去社區人手緊張,資源不足,服務功能單一,居民對社區滿意度不高。”談到社區治理,近日,寧夏同心縣豫海鎮羅山社區黨總支書記馬鋒直言曾經的困境。如今,社區建立“三個服務”清單,通過“吹哨報到”讓職能部門“缺啥補啥”,改造完善了便民服務大廳等服務點位,一系列改變讓治理更貼心、群眾更滿意。
近年來,寧夏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堅持“為車減負”“為馬賦能”同向發力,從體制機制、組織統籌、資源下沉、優化服務上一體推進,讓基層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解難題、辦實事。
針對基層治理資源分散、協調不暢等突出問題,理順體制機制,實現“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動。在自治區黨的建設領導小組下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制定工作規則,明確23個成員單位職責,召開全體會議,加強跨部門工作統籌和協同聯動,推動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同步指導5市22個縣(區)全部建立由黨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區市縣三級上下聯動,同題共答,累計解決活動無陣地、物業不滿意、環境臟亂差等問題8000余件。從建立權責清單、推動工作力量下沉、規范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等7個方面系統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推廣“一抓兩整”“一書三單”等經驗做法,細化出臺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37條具體措施,厘清責任主體,明確“抓什么”“怎么抓”,便于基層操作落實。對照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堅持“一月一調度”跟蹤推進,通過召開專題會議、聯絡員會議,研究部署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立社區服務清單體系等重點工作。
如何解決基層“責大權小”“責能不適”“沒人沒錢干事”等突出問題?寧夏落實三項舉措,切實從源頭上為基層減負賦能。定職責,成立工作專班,制定推進方案,深入調查研究,交叉比對《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編制《村(社區)工作事務指導目錄》,將社區承擔工作事務壓減39%,取消了村(社區)原有的7項工作事務,同步建立準入制度。減牌子,兩批(次)發布參考目錄和標牌清單,統一全區村(社區)組織綜合服務設施掛牌數量、名稱和式樣,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清理不規范對外掛牌24327塊,清理內部上墻制度22522項、宣傳展板2427塊。強隊伍,制定《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人員界定、提高薪酬待遇、優化激勵措施。
精準提升城鄉社區服務水平,全省域、成體系對社區分類建立服務清單,切實提升社區精準化治理和服務水平。逐一科學分類,區、市、縣、街道、社區五級聯動,對全區664個社區全覆蓋調查摸底,收集各類數據418項270多萬條,形成全區社區服務數據分析報告,結合不同社區功能定位、管理半徑、人口結構、群眾訴求、工作任務等特點,將社區分為老人兒童較多、幫扶對象較多、公職人員較多、涉農、工礦企業、商圈、其他等7類社區,印發《關于建立社區服務清單體系 提升全區社區服務水平的意見(試行)》。細化服務事項,制定社區基本公共、社會公益、便民利民“三個服務”清單,列出30項共性、40項個性服務事項,讓基層明白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推動人力、物力、財力等精準下沉社區。逐級壓實責任鏈條,明確自治區43個牽頭(責任)部門以及市、縣(區)工作職責,自治區層面按照7類社區選擇7個工作一般或較弱社區精耕細作、重點推動,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全區提升社區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