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場百年難遇的特大暴雨突襲甘肅省榆中縣馬坡鄉(xiāng)舊莊溝村。洶涌的山洪裹挾著巨石從山巔傾瀉而下,平日里潺潺流淌的河道瞬間變成數(shù)十米寬的巨龍咆哮著來到了村莊近前。在這場生死大考中,舊莊溝村黨支部黨員用血肉之軀筑起沖不垮的紅色堤壩,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英雄贊歌。
“黨員跟我來”,吹響轉(zhuǎn)移集結(jié)號
“全體黨員立即到村委會集合!”7日17時許,接到暴雨紅色預警的黨支部書記王黎顯在工作群發(fā)出緊急通知。此時,天空如墨,暴雨如注。駐村第一書記楊彬剛排查防洪隱患點回來,來不及換下濕透的衣裳,抓起手電筒就往外沖,踩著沒過腳踝的積水趕到村部。此時,村“兩委”成員、在村黨員,都已經(jīng)趕到了村會議室。
“大家要馬上到各社,挨家挨戶地去通知轉(zhuǎn)移,確保不能漏下一個人;注意安全,現(xiàn)在出發(fā)。”王黎顯書記的話音一落,黨員干部們就沖進了瓢潑大雨中。他們知道,每快一分鐘,群眾就多一分安全。
當?shù)谝徊ê榉宓诌_,全村6個社已全部停電,手機信號時斷時續(xù)。暴雨如注中,幾盞昏暗的燈光伴隨著砸門聲、呼喊聲在雨夜閃爍,“屋里有人嗎?趕緊跟我走,洪水要來了!”雨幕中,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棟驅(qū)車奔赴地勢最低的紅莊子社,沒過車輪的泥流間,一個浪頭裹挾著碎石打來,車輛失去控制。緊急關(guān)頭他跳出駕駛室,顧不上車被洪水沖走。在漆黑的雨幕中,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向紅莊子社。每到一戶就使勁砸門:“快跟我走!洪水下來了!”村民剛跑出屋門,身后的土坯房就轟然倒塌。在黨支部帶領(lǐng)下,在全體在村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舊莊溝村共轉(zhuǎn)移群眾117戶209人,用責任和擔當筑起守護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堅強防線。
舊莊溝村黨員干部帶領(lǐng)群眾清除垃圾。(甘肅省委組織部供圖)
“鄉(xiāng)親跟我走”,筑起生命防線
8日凌晨,暴漲的河水沖毀了通往外界的最后通道,舊莊溝村成為孤島。在轉(zhuǎn)移安置的關(guān)鍵時刻,黨支部就是最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黨員干部們背著老人、抱著孩子,在洪水中開辟出一條條生命通道。175名受災群眾被成功轉(zhuǎn)移到鄰近的七里河區(qū)臨時安置點,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的34名群眾轉(zhuǎn)移到了舊莊溝小學臨時安置點。在臨時安置點,64歲的老黨員王百運忙前忙后,把自家饃饃、開水、棉衣、被褥拿出來,分給了緊急安置的群眾。“我是黨員,這個時候就該站出來。”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名老黨員的初心。
當?shù)弥霞壊块T正在為找一個臨時抗洪救災現(xiàn)場指揮部而發(fā)愁時,王棟主動提出,把自己家里收拾出來作為現(xiàn)場指揮部。王棟立即聯(lián)系妻子將自家的房屋打掃出來,擺好桌子,鋪好床鋪,把用不上的東西全部搬到了外面,同時運來礦泉水、方便面等物資。“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抗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把家里的大米、蔬菜、肉都拿出來做飯,讓大家在這里吃上一口熱乎飯。”王棟的妻子說。
轉(zhuǎn)移受災群眾。(甘肅省委組織部供圖)
“大家跟我干”,重建美麗家園
“感謝組織,感謝你們。”64歲的陳自山老人在安置點拉著黨支部書記王黎顯的手泣不成聲,“要不是你們,我小孫子怕是要被洪水沖走了,要是那樣,老漢我也就活不成了!”連續(xù)奮戰(zhàn)20多個小時的王黎顯,顧不上換下沾滿淤泥的褲子,還在挨個詢問群眾需求,統(tǒng)計全村受災情況。
在舊莊溝村村委會里,一面寫著“黨員先鋒隊”的紅旗格外醒目。黨支部組織8名黨員和群眾幫助受災嚴重的群眾清理院落和村道上的淤泥、雜物。
截至8月10日,舊莊溝村已發(fā)放救災物資1.3噸,修復受損道路11公里,組織140余名群眾開展生產(chǎn)自救。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讓黨旗在抗洪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正如老黨員王建庭所說:“天災不可怕,只要跟黨走,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
洪水退去,黨旗更紅。在這場與自然災害的殊死較量中,舊莊溝村的黨員干部用“跟我上”的擔當踐行初心使命,受災群眾用“跟黨走”的堅定詮釋信任力量。從緊急轉(zhuǎn)移時的“跟我走”,到災后重建的“跟我干”,一條“跟黨走”的主線貫穿始終。
這,就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最強大的戰(zhàn)斗力!
通訊員 張強
舊莊溝村黨員干部帶領(lǐng)群眾重建家園。(甘肅省委組織部供圖)
舊莊溝村黨員干部轉(zhuǎn)移受災群眾。(甘肅省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