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我來到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妙林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助理。
初到妙林村,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便是“語言關”。妙林村是黎、漢族混居村落,村里老人大多是說黎話、“邁話”。我在走訪入戶宣傳福利政策時,得到的反饋大多是“小弟,我聽不懂咯”,開門見山詢問村民個人信息,往往出現冷場情況……不會講當地話讓我無形之中與村民產生了距離感。
面對種種現實挑戰,我并未氣餒,主動向村“兩委”、網格員尋求幫助,逐字逐句地模仿語音語調,在說普通話的基礎上增加“oi”“lo”“so”等語氣助詞,同時學習一些諸如“laota”(吃飯)“meufae”(在干什么?)等日常用語。慢慢地,我在走村入戶、村情調研、政策宣傳中也能說上幾句親切的黎話,還常用黎話與村民們拉家常,使村民真正卸下戒備,說出心里話,學會把文件政策轉化為“土道理”,用最接地氣的大白話,把文件政策給村民講透徹、講明白。
來到妙林村,我便迅速進入角色,深入研讀《天涯區到村任職選調生工作職責》的七項要求,并結合自身工作能力與村里實際情況,精心制定了“1 + 1 + N”年度目標任務。其中,“N”代表著為群眾許下的“我為群眾辦N件實事”的鄭重承諾。
為了精準掌握村民需求,我化身“鄉村調查員”,挨家挨戶走訪。我穿梭在村里的每一條小巷,與村民親切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從村民們充滿期待的眼神和急切的話語中,我敏銳地捕捉到了諸多民生痛點:主干道路破損塌陷,車輛行駛時顛簸難行;房屋報建流程繁瑣復雜,讓村民們一頭霧水;垃圾點臟亂差,影響村民生活。
我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在冊,隨后,我積極向上級部門撰寫請示報告,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相關問題得到解決,2024年末,成功完成了既定目標,妙林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作為法學專業出身的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成為村里的“矛盾調解員”。每當村里有矛盾糾紛發生,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讓每一方的聲音都能被聽見。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精準剖析雙方的過錯與責任,讓雙方都能心服口服。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我起草調解協議,讓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在調解下握手言和。我深知,特殊人群是鄉村發展中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我常態化走訪村里的困境兒童等人群。村里有個兒童,性格內向,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得知后,經常到他家看望他,給他輔導功課,鼓勵他勇敢面對生活。在我的關心和幫助下,這個孩子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重新煥發出了希望的光芒。
我還抓住時間節點,在端午、中秋節等節假日,向困難群眾發放米面糧油等慰問品;我在著力解決村民樁樁件件急難愁盼問題實踐中,潤物細無聲式向群眾傳遞關心關愛,讓和諧美滿不斷充盈妙林村。
歐陽毅(右)走訪村民。(妙林村村委會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