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阿勒泰訊(通訊員 張鈺昕)針對邊境牧區地廣人稀,“空心村”治理難度大的瓶頸,近些年來,新疆阿勒泰市采用“聯村共建、組團駐村、城鄉結合”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動邊境一線“空心村”抱團發展,走出一條共富路。
以“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基本原則,以區域帶動能力強的中心村為主,輻射帶動地域相鄰的2—3個“空心村”,組建7個聯合黨組織。建立鄉(鎮)黨委副書記兼任聯合黨委書記、牧區臨時黨支部書記任副書記、聯合村黨支部書記任委員的聯合辦公機制,促進信息系統集約集成、業務標準統一規范。充分盤活合署辦公閑置的村委會陣地,設立農村發展中心全崗通25個,建立黨員中心戶、護邊員、民(輔)警輪流坐班制度,實行領導調度到崗、人員打通使用。
推行“組團駐村”模式,成立以援疆團隊為主,邊境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種植養殖大戶等為輔的鄉村振興顧問團,由顧問團派出單位組建駐村工作組58個,按需下派至“空心村”。建立“一團一項目”、人才管理幫扶和重點任務領辦等機制,每年至少為所駐村謀劃實施1個可持續的產業項目。由駐村顧問團擔任所在村“強村公司”管家,帶動涉農政策資源向公司傾斜,吸納1500余名低收入人群在家門口就業。
搭建“市、鄉、村”三級黨組織聯動架構,推動全市126個村社開展聯建共建,通過“共建聯席會”“村社聯賽”“鮮蔬直達”等,挖掘“空心村”特色農牧產業資源,推動37個村級黨組織與80余家企業、單位、商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將城市警務站改造成“日照金山”農副產品售賣服務站,建立農副產品直供直銷模式,帶動“空心村”庭院經濟產品進城銷售,惠及農牧民5200余戶,促進城鄉共興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