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0日從民政部獲悉,日前,民政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社會組織發揮自身特色優勢,進一步服務大局、服務基層、參與鄉村振興。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總量已達88.2萬余家,在服務國家、社會、群眾、行業的同時,社會組織領域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相關制度建設和監管手段有待加強。《意見》的出臺,旨在通過進一步規范登記服務、加強監督管理、積極鼓勵引導,以規范化建設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發展,《意見》提出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社會組織法律法規制定,推動落實社會組織相關政策和優惠待遇等目標任務。支持社會組織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明確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引導社會組織發揮產業、科技、人才等方面優勢服務鄉村振興,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依托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工作機制,鼓勵各類社會組織通過派出人員、資金支持、資源整合等方式服務脫貧地區鄉村發展。
在嚴格社會組織登記審查方面,《意見》提出,在成立登記階段,針對有的發起人不了解社會組織非營利法人屬性、有的捐資人將捐贈資產當作借給社會組織或者投資取得社會組織“股權”等問題,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實行事先告知提示,避免發起人、捐資人盲目申請成立登記社會組織。此外,在名稱審核、業務范圍審定時,按照明確、清晰、聚焦主業的原則進行把關,引導社會組織聚焦主責主業。
此外,為解決部分社會組織內部治理不完善、決策機制和監督機制失靈等突出問題,《意見》提出,強化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機構的功能作用發揮,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要求社會組織加強財務管理,建立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內部財會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體系,依法如實披露關聯交易情況。
同時,為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各項活動,《意見》要求強化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規范收費行為,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查處社會組織違規收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