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黨員志愿者在貴州省榕江縣城清洗校園地面。
7月28日,武警北京總隊官兵徒步10余公里前往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運送物資。
7月28日,志愿者在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初級中學安置點搬運物資。
8月10日,在甘肅省榆中縣馬坡鄉上莊村臨時安置點,村黨支部書記陳萬凱(右)和馬蓮灘村受災群眾交流。
這是8月10日在甘肅省榆中縣馬坡鄉上莊村拍攝的山洪災害現場(無人機照片)。
入汛以來,我國多地遭遇罕見強降雨,暴雨、狂風、洪水、泥石流……洪澇和地質災害頻頻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緊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兩度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總書記的指示關懷,是各級黨組織和干部群眾防汛救災的根本遵循和精神動力。黨中央統籌部署,各地各部門聞令而動,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在咆哮的洪水之中、在崩塌的山體面前,全面打響一場守護生命、捍衛家園的抗洪搶險攻堅戰。
防汛一線,總有鮮艷黨旗高高飄揚;搶險現場,總有黨員徽章閃閃發光。一個個挺立的戰斗堡壘、一個個沖在前的先鋒模范,匯聚成萬眾一心的防汛長城。
7月下旬,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東等地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防汛搶險,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乎國家發展穩定大局。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果斷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正處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全面壓實政治責任,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盯緊守牢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科學調配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確保發生突發緊急情況后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8月7日,甘肅蘭州市榆中縣等地遭遇連續強降雨引發山洪災害。災害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當務之急要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盡快恢復通訊和交通。針對近期極端天氣多發等情況,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強風險預報預警,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應急值班值守,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確保群眾安全度汛。
安全兩字,重逾千鈞。全國上下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爭分奪秒應對汛情變化,將“底線思維、極限思維”轉化為實際行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國家防總密集調度,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星夜馳援;中央組織部接連兩次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劃撥專項資金,7月29日一次性撥付1.4億元給京、冀、吉、魯等9省區市,8月9日再撥3200萬元支援甘肅、廣西防汛救災。資金直達基層,用于慰問一線黨員干部群眾、幫助受災困難群眾、修繕受損黨員教育設施。7月29日,中央組織部發出關于在防汛搶險救災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全力以赴,確保群眾安全度汛。
從中央到地方,從應急指揮部到村口渡口,五級書記共抓防汛,一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汛救災體系高速高效運轉。在“七下八上”的關鍵節點,這條政治責任鏈條的每一環節都壓實責任,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身在一線的廣大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干部更是視災情為命令,守土盡責、沖鋒在前,全力筑牢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實防線。
“有黨組織在,就有了主心骨”
狂風肆虐、山洪洶涌、山崩坡塌……自然災害面前,人顯得特別渺小,但艱險的地方,危難的時刻,總有義無反顧的逆行者,總有挺身而出的主心骨!高高飄揚在防汛救災一線的黨旗,就是群眾心中的定海神針。
入汛后的齊魯大地,先后經歷5輪大范圍強降雨,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災情就是命令。濟南市鋼城區、新泰市組織黨員開展“敲門行動”1.9萬次,提前轉移避險1200多人。淄博市博山區476名包村干部和118名駐村第一書記就地轉為應急隊員,與村社“兩委”并肩奮戰在疏散群眾、搶險救災的最前沿。
風雨如磐,堡壘愈堅。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襲來,江西省崇義縣暴雨圍城,各基層黨組織迅速響應,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在橫水鎮,鎮黨委班子率隊沖鋒,組織鄉村干部、志愿者火速集結,引導群眾撤離。在鉛廠鎮,泥沙淤積,嚴重堵塞道路,鎮村組織黨員干部揮舞鐵鍬搶通道路。在揚眉鎮,“平急轉換”機制瞬間激活,90多名鎮村干部開展“拉網式”排查,織密安全防護網。
安全高于一切。各地基層黨組織盯緊守牢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晝夜值班值守,一遍遍反復排查,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一次又一次“挽狂瀾于既倒”。
“快叫醒工棚里的工人和下面3戶村民,馬上撤!”6月20日凌晨3點,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茶園村黨支部書記韓玉龍冒雨巡查,發現木林子隧道出口附近的山體出現了裂縫,立刻撥通村干部電話,嘶吼著發出轉移指令。隧道工地上15名工人和7名村民被緊急疏散到臨時安置點。5分鐘后,一聲沉悶的巨響刺破漆黑的山谷,工地兩間工棚被瞬間吞噬,300多米村道也被攔腰斬斷。1個小時內,山體連續3次大規模崩塌。好在22個人全部安全,村干部們慶幸中感到后怕。
“不好,要滑坡!”8月4日上午,在廣東省惠東縣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區,村干部們在百爵山后山巡查時,發現地面出現兩個塌陷洞口,他們即刻上報險情,并轉移了10人。當天下午,百爵山后山突發大面積滑坡。百丘田社區黨委書記陳捷文心有余悸地說,幸虧群眾轉移及時。
生命重于泰山。快一步,就可能多救一個人!各地基層黨組織從洪水中搶救生命,分秒必爭和時間賽跑。
7月25日凌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尉都鄉孝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曉春帶領5名村干部冒雨巡查。凌晨4點,臺壇大橋已被洶涌的洪水吞沒,河北岸13戶村民的家園成了孤島,多人被洪水圍困。“救人要緊!”郭曉春迅速調來鏟車展開營救。來到劉進和家時,兩口子站在三輪車上艱難支撐,洪水已沒到胸口。大門因水壓太大無法打開,郭曉春讓劉進和夫妻爬上屋頂,指揮鏟車把鏟斗升到屋頂救下兩人。一夜鏖戰,在黑暗和激流中被困的47名村民全部被救出。
群眾的財產能保盡保。7月9日,南廣河洪水席卷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沐灘鎮共騰村,共騰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德渠、駐村工作隊隊員李躍培在巡查時發現村民老胡夫妻在過膝的洪水中搬運屋里的玉米和化肥。把老胡夫妻帶到安全地方后,他倆跳進泥水中,一袋一袋搶運農資。“行了,行了。”擔心他們安全的老人連聲喊他倆趕緊撤出來。
狂風暴雨中,老百姓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干部、找黨組織。“有黨組織在,就有了主心骨。”這是各地受災群眾的共同心聲。
臺風“蝴蝶”6月13日深夜在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登陸。6月14日凌晨,疾風驟雨中一通急促的求助電話打到了東方市120指揮中心:“板橋鎮中沙村一名孕婦羊水破了急需送醫。”然而倒伏的樹木堵住了救護車的必經之路。關鍵時刻,板橋鎮臺風應急分隊頂風冒雨沖向受阻路段,爭分奪秒清障開路。與此同時,村干部開車接上臨盆的準媽媽,向著救護車被堵的地點開去,這場生命的接力以產房里一聲響亮的啼哭劃上了句號。
臺風“丹娜絲”導致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山區水位暴漲,7月10日上午,西蘭鄉后路村黨支部書記李亮接到緊急求助,村民趙興錦失蹤了。他立即帶人搜尋,終于在50米深的陡坡下找到受傷的趙興錦。救援人員在濕滑的陡坡上將蘆葦雜草砍斷,辟出一條救命通道,協力將趙興錦用擔架抬上來,又走過一公里的泥濘與亂石,花了2個小時才將趙興錦送上救護車。
在這場與風雨洪水的搏斗中,各地基層黨組織挺身而出、堅如磐石,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成為狂風吹不倒、洪水沖不垮的堅強屏障。
“我是黨員,我先上”
狂風暴雨里,沖在最前、站在最險處的是共產黨員;驚濤駭浪中,托起希望、點燃信心的還是共產黨員。基層黨員干部的身影,總是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身旁。
“黨員干部跟我來!”8月7日,甘肅省榆中縣小康營鄉南北關村遭遇暴雨。當晚10時,村黨支部書記陳光紅看到窗外越來越大的雨勢,立即趕回村部,召集村干部,帶著銅鑼和手電,挨家挨戶組織轉移。凌晨1時,山洪如猛獸般沖破河堤,瞬間淹沒低洼地帶,渾濁的浪頭沒過院墻1米多。年邁村民趙成騏被困家中,陳光紅背著老人在洪水中幾經沉浮,硬是用雙臂將老人托出險境。黨員干部們先后將21名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全村無一人遇難。
“我是黨員,我先上!”一聲吶喊,激蕩人心。7月28日,天津薊州區遭遇歷史罕見的強降雨。洪水襲來,下營鎮黃崖關村黨支部書記史賀東和黨員干部們挨家排查,轉移村民。一夜無眠,大家喊啞了嗓子,換來了800多名村民全部平安。
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鎮東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秀峰,暴雨中加固堤壩時滑入湍急的河水,被石頭劃破了膝蓋,簡單包扎后就又一瘸一拐地沖進雨夜搶險。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弄竹村黨支部書記黃武妹顧不得自家被淹,全力配合消防隊員用沖鋒舟轉移群眾……這些基層黨員干部平時都是親切溫和的“鄰家大哥”“鄰家小妹”,緊急時刻就在“滄海橫流”中彰顯英雄本色。
防汛救災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黨性大考。大戰大考中,廣大基層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架起了密切黨組織和群眾血肉聯系的關鍵橋梁。
8月4日凌晨,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星都文昌社區湖厝園村一處涵洞被樹枝雜草死死堵住,暴雨中水位快速上漲,逐漸逼近民房窗臺。“我來!”社區黨支部書記、退役軍人沈澤茂系根安全繩就一頭扎進激流奮力疏通涵洞,“我是黨員,也是老兵,這時候不上,等啥?”
危難之際,有的身影永遠定格在風雨之中。7月26日23時,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孫胡溝村,值班的村黨支部書記尹春燕放心不下房子緊鄰河道的兩位殘疾老人。她和丈夫、來村委會幫忙的黨員蔡永章深一腳淺一腳地蹚著水向老人的家走去。兩位老人最終獲救,但尹春燕夫婦被洪水沖走了。8月5日,在河道下游300米處發現了蔡永章遺體。8月13日,在琉璃廟鎮白河北村白河灣附近發現尹春燕遺體。那個夜晚,尹春燕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把三畝地村一位坐輪椅的老人轉移到村委會去,如果轉移不了,就在附近找個安全的地方安置”。村民哭著說:“尹書記是個好人。”
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威脅的時候,黨員紛紛挺身而出,不管是在班還是休息,也不管是在職還是退休。他們用一次次的“出發”“再出發”,兌現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
7月27日晚7點,正在家中休息的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武裝部部長、共產黨員彭旭,在手機上看到區里發布山洪三級預警,立刻冒雨加入搶險隊伍,連夜通知村民轉移。有老人行動不便,他就俯身背起;有兒童受驚哭鬧,他就輕聲安撫……最終,小平安村1200多名被困群眾和游客被平安轉移到安全區域。
深夜里嘶啞的呼喊,泥濘中堅定的腳步,洪水中堅實的臂膀,都在訴說同一個誓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千千萬萬普通黨員無懼風雨、無愧初心,他們的行動,早已刻進了群眾心里。
“黨群同心,沒有跨不過的坎”
一面旗幟凝聚一方力量,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在洪水與暴雨面前,基層黨組織一線指揮,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萬千群眾積極響應,合力與時間賽跑,與洪災對抗,我們再一次見證了上下一致、黨群同心的偉大力量。
面對自然災害,個體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動員起來、組織起來的力量能夠把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
7月7日,福建省柘榮縣黃柏鄉太子參種植基地,農戶與黨員先鋒隊成員忙碌在田間地頭,全力開展搶收工作。面對臺風“丹娜絲”即將帶來的強降雨威脅,黃柏鄉十幾名黨員志愿者參與太子參采挖、裝運、清洗,協助搶收太子參約600公斤,最大程度降低了損失。
7月26日,河北省隆化縣灣溝門鄉大壩溝村山洪暴發,道路阻絕,斷水斷電,手機沒了信號,大壩溝村成了洪水中的孤島。28日凌晨3點,孕婦張鴻艷臨產,情況危急。共產黨員光紅火速趕去,迅速組織10名村民組成“生命接力”救援隊。被暴雨山洪破壞的盤山公路,汽車無法通行,村民四人一組輪流用擔架抬著孕婦摸黑翻山越嶺,終于抵達鳳山鎮上官營村。張鴻艷被安全送上等候在此的豐寧縣醫院救護車。20公里路,4個小時,生死競速,母女平安。
圍繞在黨組織周圍的各種力量,動員起來后,就是危急時刻、緊要關頭深入社會肌理的應急生力軍。“黨群同心,沒有跨不過的坎”成為基層干部群眾的共識。
7月底,浙江省臺州市黃巖水上救援協會接到黃巖區應急管理局通知后,迅速組織力量奔赴長潭水庫泄洪水域,全程值守開展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協會走進黃巖區總工會,為外賣騎手定制防溺水及心肺復蘇急救培訓,幫助騎手掌握應急處置本領。
落實中央組織部指示要求,各地積極動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等群體就近就便參與防汛搶險救災。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穿梭于城鄉“毛細血管”,在防汛救災工作中,他們是靈活的“別動隊”,是有情有義的“陌生人”。
“哪條路容易積水、哪戶居民需要多留意,我們心里都有數。”在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街道309社區,騎手張朔接到一位老人買降壓藥的訂單。當時路面已積水40厘米,他蹚水1.2公里送藥到家,發現老人需要吃流食,破壁機卻壞了,下午他又買了個破壁機給老人送去。“小哥”們在社區黨組織的號召下,化身防汛的移動探頭,協助排查險情。“我的電動車就是臨時120。”暴雨中,海淀區外賣員張偉一天跑了平時3倍里程,幫20戶老人送貨上門,包含糖尿病患者急需的胰島素等藥品。甘肅榆中受災后,當地幾位00后外賣“小哥”,聽聞山上老鄉家里斷水,便買了10箱水,踏著坑洼泥濘的村道給鄉親們送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中,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這一傳統美德更加發揚光大,全國“一盤棋”,一個聲音喊到底,凝聚成跨越山海的不絕能量。
6月,貴州省榕江縣遭遇特大洪災襲擊,全國多地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洪水過后救援力量立即投入清淤除障工作,不少在榕江看球旅游的外地人也留下來一連干了十幾天的志愿者。那段時間,常有一些畫面讓人感受到各地“一家親”的真情:阿里木江·哈力克買來十來頭牛給受災群眾和志愿者做菜做飯,趙占勝從洛陽帶來了6000份燴面……榕江群眾也在各村黨組織的號召下,將自家的大米和蔬菜背到村委會。那些日子,設在各村委會的“大食堂”每天要做約2萬份盒飯,免費提供給需要的人。幫廚的一位村黨支部書記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心聲:“我們要讓受災群眾吃上一口熱飯,感受社會溫暖,增強重建家園的信心。”
救災搶險、災后重建的一個個現場,就是觀察中國基層社會的一個個窗口,從中可以感受到溫暖和力量,也能清晰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響鼓仍重錘,慎終須如始。此時此刻,防汛形勢不容絲毫懈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各部門各地的科學調度、落細落實,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兩個作用”,就一定能奪取防汛抗洪斗爭的最終勝利。
本報記者 馬燕 劉鳳雙 尹丹丹 周妍 周晶 姜嘉琪
許露露 俞璽勍 車婧 朱秀霞 倪懷成 林華維 周靜文
通訊員 莫曉雪 黃山 韓青冶 黃透淵 劉文龍 賈偉光
實習生 董祎伊 魏昕瑜 統稿 周靜文
(本版圖片均為新華社發)